《何以为家》小演員14歲了,出生貧民區的他上學了,還踏上了紅地毯

 

電影《何以为家》在國內公映後,贏得了很大的關注,整部踏遍了各大國際影展,豆瓣打分高達8.8分,電影中國版宣傳海報上,影片的主角,也就是小女孩贊恩一臉笑容,海報頂部的兩個大字極其顯眼:我要起訴我的雙親,即使自己誕下了我。

小演員贊恩在戛納的新聞報道發佈會上說:“唱歌很直觀”,即使對贊恩而言,這不僅僅是影片,而是他所出生的國家的現狀,在不和平的國度,有多少家庭顛沛流離,多少幼兒無家可歸?

《何以为家》攝製費時長達三年,其中出任執導的小女孩贊恩·阿爾·拉菲亞,本就是從敘利亞逃亡至伊拉克的僑民孩子,編劇娜丁·拉巴基在街頭髮現了他,當時他沒上過學,連名字也不能寫,但是他淳樸的感覺讓編劇覺得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就讓他來參演《何以为家》。

他身形瘦小,與家人生活在伊拉克的貧民區中,父親不容許他上學,只容許他去小麵包店裡打零工,有時候還要和姐姐薩哈一同上街賣飲料財政補貼家用,但雙親為的是抵扣下跌的租金,把姐姐薩哈交予房主,他拼竭盡全力去制止,卻被母親打翻在地,他憤然離家開始流浪的生活。

贊恩演的真好,從他清澈的眼眸中,你能看見悲切、憤慨、無助、恐懼。直至電影的開頭,你才會知道,那並非唱功而是生活,正如編劇娜丁·拉巴基所言:電影中的這些故事情節,他都經歷過;這些街頭暴力行為,他都見證過。

《何以为家》主題聚焦中東地區僑民孩子的苦痛人生,電影中12歲的小女孩贊恩表情中充滿著擔憂,卻又在憧憬著未來,他無時無刻不想要逃出,去往別的國家,可現實生活又將他的夢想不斷撕碎。

現實生活中的贊恩即使參演了整部影片馳名全球,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贊恩踏上了戛納、奧斯卡金像獎等影片節的紅地毯,一間受到救濟,經濟發展情況改善。

但殘暴的宿命只是揭開了偏隅的一角,姐姐薩哈低齡懷孕,未等趕往療養院就已喪生,贊恩一次又一次恐懼,向廣播電臺、向高等法院,提出了他們最傷痛的控告。

但是現實生活中其它意外的小孩,絕大部分並無法像贊恩這般幸運,真希望世上的所有小孩,都能找出屬於自己的光明和美好,希望在遙遠的將來,更多如贊恩一樣的小孩可以獲得愛,而並非再以一個瘦小的反抗者形像,獨自一人忍受過多的苦痛。

出演贊恩姐姐的埃贊是來自敘利亞的僑民,埃贊在電影攝製過程中甚至曾一度被當地警方拘押;出演工人拉羅斯女兒的小演員塞爾只有兩歲,在影片攝製順利完成後就被驅逐至烏干達。

後來獲得了聯合國難民署的捐助,18年自己全家移民到了瑞典,並在那兒接受幼兒園基礎教育,儘管返回伊拉克讓贊恩極為不捨,但是瑞典嶄新的家也讓他極為激動,現階段14歲的他,已經和兄弟姐妹一同上學了,一家人住在了一個能看見大海的新房子裡,過得很美好。

舉目無親的贊恩被好心的白人工人拉羅斯收留,但拉羅斯在伊拉克沒有合法的身分,出外籌錢時被警員拘押,再也沒有回去,只好贊恩獨自一人帶著拉羅斯的小孩尤納斯上街討生活。

贊恩一間以僑民身分,在伊拉克生活了六年之久,編劇團隊勸服他參演整部影片時,他與劇中主角一樣:12歲,住在僑民收容所,不識字,影片最後,贊恩露出了久違的笑臉,他能獲得兩張印上他們名字的簽證,也是他的身分證明,但看見贊恩優雅的微笑,卻令人可憐:每一個心靈,都該被柔情以待。

文章標簽   何以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