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懂和平的象徵意義嗎?看完《长津湖》對內戰的還原再來提問吧

 

9月30日,是舉國期盼的國慶日前一天,更是全省公祭緬懷先烈的革命烈士紀念日,以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會戰為故事情節原型的電影《长津湖》選在今天公映,頗有深意。

做為一位擁軍廣大群眾,我提早了好兩天就買了票。我一直有個看法,處於和平二十世紀的我們,只不過更必須看內戰影片瞻仰戰士們的英勇表現與堅定信念,去烈士陵園悼念,用行動深邃緬懷、致敬英雄,同時也能提醒我們更為珍視當下的生活。

剛來到影廳,眼前的一幕令我憤慨萬分。

說真的,電影開始前我還很害怕,即使《长津湖》整整3半小時的片長對老現代人而言不太友好,但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影片不但沒有人中途離場,甚至沒人走動,我們都在隨著故事情節的大力推進,或緊張地大氣都不肯出、或敬佩地低聲啜泣、或被逗的淚中帶笑,完全沉浸其中。

首先今天絕非節假日,居然幾乎滿座。更為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有別於往常在電影院裡時常看見的青年人佔主力軍,影廳裡有數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家。有的老人家是和情人來的,兩兩相互攙扶;有的老人家是在家庭成員的陪同下來的,夫妻倆莊重地坐著;還有的老人家是一個人來的,身影很多落寞,但更多的是凝重。

是啊,如此真實地反應內戰的影片,怎么可能將不牽動人心呢?

文章標簽   長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