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重案》電影票房破13億,節前上證指數快速降溫,14億懸了

 

9月23日,在《怒火·重案》內地公映的第56天,其累計綜合電影票房突破13億大關。假如沒有外部環境的負面影響,可能將那個戰績會提早許多天就能達至。所以,假如當時一切順利,那么也會有更多大片步入8月的檔期,《怒火·重案》也會面臨更多大片的分流,不見得可以矗立不倒這么久。

9月30日,市場期待值很高、片長又很長的《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正式公映,激進估算至少可以合力偷走全場七成以下的排片(預售階段甚至少於了八成),而老片們要和其它規模較小的國慶檔新劇一同吞併餘下的排片。而且《怒火·重案》理論上到了國慶後充分發揮空間已經並不大,最終能否達至14億也已經懸了(但仍有一定的機會)。

無論怎樣,《怒火·重案》做為陳木勝編劇的遺作,成龍和劉德華帶來了令人興奮的戰略合作,縱然電影的看點仍然是港片中的傳統看點,也足以讓看著大灣區經典作品長大的一輩收穫滿滿的情懷和滿足感。夢想總是要有的,經過三度數據包延後,《怒火·重案》理論上可以一直放映至10月31日,14億電影票房雖不是板上釘釘,卻也絕非完全不可能將達至,不妨心存希望去期盼它在國慶檔的表現。

儘管影片市場一直以來就存有顯著的淡旺季,但2021年特殊節假日與普通檔期的電影票房比以往更為懸殊。由於客觀原因,時不時地就有部份省份的電影院會暫時停用,已經引致了暑期檔的慘敗。而《怒火·重案》幾乎是八月底以來內地影片市場碩果僅存的一部大體上量影片。

看見《怒火·重案》在中秋節假日的出色表現,很多歌迷激動不已地則表示電影有望在國慶之後就達至14億電影票房。儘管這是個幸福的祝願,但從實際情形上看有點兒盲目樂觀。即使要想在國慶前達至14億,那么日均電影票房還要維持在千萬以下,但節前工作日的上證指數會快速降溫,似乎很難達至這種的水準。

節前首天上證指數不出意料地大跌六成以下,《怒火·重案》漲幅少於三分之一,單週電影票房回升到一百萬出頭,而假日當晚上漲的態勢仍在持續。而且即使前面還有一個休息日(由於調休,國慶前最後一個週末只休息兩天),《怒火·重案》也似乎不可能將在國慶前達至14億電影票房。但能夠有這種的戰績已經很不錯了。

2021年的電影市場帶給我們的是有如搭乘過山車通常的體驗。新年檔首先獲得了兩連勝,但新年之後春節之前卻始終缺少強有力的影片補位。春節檔獲得創歷史紀錄的高電影票房(不過由於平均值車費也較低,而且觀影萬人次的跌幅相對沒那么大),但節前又是長時間的不景氣。清明檔、五一檔相繼締造檔期歷史紀錄,但端午節檔、暑期檔、中秋節檔的表現卻都不太搶眼。

得益於中秋節檔新劇並沒有發生特大規模的“電影票房收割機”,老片們有了喘息的機會。《怒火·重案》憑藉著不錯的口碑、很強的上座率和場均萬人次表現成功回血,讓原先可能會較為漫長的13億衝刺之路顯得平緩。一時間,電影票房少於《拆弹专家2》(13.15億)成為純港片在內地電影票房亞軍不再遙遠、少於《中国医生》(13.28億)在本年度排行榜上更進一步都已並非問題。

文章標簽   長津湖 我和我的父輩 拆彈專家2 中國醫生 怒火·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