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9·11”20年後,超級英雄們很多束手無策

 

參考消息網9月14日報導英國《华盛顿邮报》門戶網站9月10日刊登題為《“9·11”事件帮助超级英雄电影征服世界,然后再也没有走出来》的該文,作者為阿莉薩·羅森伯格。全文摘編如下:

最開始,“9·11”突襲對盛行人文構成了中後期工作方面的挑戰。2002年《蜘蛛侠》電影的片花——影片中的少女超級英雄在雙子塔之間製造了兩張非常大的蛛網,抓住兩架要逃走的飛機——被撤走電影院,最終以雙子塔為大背景的電影場景不得不被完全剪去。影集《欲望都市》剪掉了片尾以世界貿易中心為場景的片段。

但當下,面對其它讓美國人深感恐懼的威脅,超級英雄們很多束手無策。你不可能將“一拳擊斃”一種引起大傳染病的病原體或鴉片類抗生素氾濫。在當下,與變身綠巨人較之,韋恩·班納(即綠巨人在變身後做為普通人的名字——本網注)做為一位出眾的生物學家可能將更有用。盟軍難以靠發兵侵略來制止國內的起義運動。我們須要的是最先發生在柯南漫畫書中的蜘蛛人,而並非一個人的部隊。

“9·11”該事件已經過去了20年,而我們美國人仍在找尋能挽救我們的人。

沒有人批評那些超級英雄影片所描寫的血腥場景與否依然真實存有。在“9·11”該事件中,血腥分子把商用直升機變為小規模殺傷性槍械的那一幕使看似平凡的事情顯得極具攻擊性,迄今仍迴盪在現代人腦海中。

但自2001年以來,雖然世界以及它所面臨的主要威脅已出現了變化,超級英雄們仍在用同樣的槍械抵擋同樣的危險。在熒幕上和觀眾們中,我們或許未曾真正踏進2001年9月的這個中午。

但現實生活是:我們不得不他們挽救他們。

在2008年的影片成名作中,“鋼鐵俠”支持自由干預主義者對英國侵略伊拉克的贊成看法。他走進那兒是為的是保護居民免遭恐怖份子的突襲——並給了伊拉克人親自討回公道的機會。

在傑克·雷米主演的電影《蜘蛛侠2》中,“蜘蛛人”大衛·墨菲擋下全速高速行駛的輕軌,挽救了所有旅客。在他救下旅客後,芝加哥人將這名力竭而暈倒的超級英雄抬到了安全的地方。自己照料年長的蜘蛛人的場面讓人想起香農·克斯普爾頓的標誌性相片:“9·11”救護人員抬著米奧托·賈奇牧師踏進世界貿易中心廢墟。虛構和現實生活中的場景都捕捉到了芝加哥人的韌性和團結一致。

但超級英雄的故事情節也許還會繼續,即使曾經的噩夢現在成了現代人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如果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制止兩個壞蛋作惡,如果我們能停用惡魔步入世界的門戶,如果超級英雄嗎能挽救我們——那該有多好。

超級英雄漫畫書和影片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但在2001年的“9·11”爆炸案後,超級英雄們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自己能滿足美國人尋求慰藉和報復的強烈心理市場需求。在全球娛樂業中,超級英雄系列的崛起是影片製作和營銷的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這也是“9·11”該事件留下的負面影響之一。

但“9·11”該事件揮之不去的創傷最終成為超級英雄影片的一大福音。

其原因很直觀。不像這些靠著自我犧牲的毅力企圖奪取聯合航空公司93號國際航班控制權的旅客,超級英雄可以扛起這種的職責,並且不用讓自己陷於危險。普通人可能將會被現代人從雙子塔上滑落的可悲鏡頭所困擾,但超級英雄不能,他們會發生在那兒,力挽狂瀾抓住正在下落的人。被害者永遠不能返回我們身旁;他們的屍體甚至可能將永遠難以獲得辨識,但超級英雄打個響指就能讓太陽系三分之一的人口數“死而復生”。

對於“9·11”該事件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一開始影片中超級英雄的澄清較為直接,體量相對較小。

文章標簽   蜘蛛俠2 蜘蛛俠 慾望都市 “9·11”事件幫助超級英雄電影征服世界,然後再也沒有走出來 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