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復仇史”——《蚯蚓》

 

社會就是這種,弱肉強食,即便是在人類文明高度經濟發展的今天,依然有許多《蚯蚓》在掙扎著存活,又有多少人能站在公義那邊,為弱者發聲呢?

從兒子逝去的一剎那,母親就註定了沒辦法獨活於世。不能只沉浸於電影最後母親報仇雪恨帶來的快感,而必須深思於大學校園暴力行為對當今弱勢家庭小孩帶來的身心蹂躪,應進一步健全法律條文,強化對弱勢未成年族群的保護。公義姍姍來遲,人性的缺失,大學校園暴力行為導致數個家庭的悲劇,結局難以逆轉。

母親元術為查清事情的真相,在社會各界申冤,但那個社會不理睬弱者的呻吟,校方為的是保護那些家中有名望的小孩更是坦言是子若先動手打的惠善,只好元術又帶著兒子的回憶錄本去了警局,但是警員卻說光憑兩本回憶錄難以立案,元術悲憤交加,決定用他們的形式懲治這些捉弄過兒子的現代人。往脅迫兒子賣淫的女同學惠善等3人頭上潑硝酸,用魚鉤鉤住主使施暴的男同學的嘴脣,墜入水裡,最後他們選擇跳江自殺未遂,和兒子在天堂見面。

懷著忐忑的心情關上了整部打分較低改編自真實該事件的日本影片《蚯蚓》,整個影片故事情節充滿著悲傷和壓抑同時也犀利的抨擊了人性。

沉重的開頭,母子三個踏上了最極端的公路。影片的名字《蚯蚓》,魚鉤上的蚯蚓,代表喪生與誘餌的宿命,這正如在惠善手裡苦苦掙扎的子若,註定做為魚餌的結局。

當一個人釣魚的這時候,他不能去關心蚯蚓的痙攣,只會考慮現有的魚餌怎樣能夠釣到更多的魚。正如子若在霸凌中苦苦掙扎,卻無人關心她內心深處的傷痛,每一個人都像是將魚鉤刺穿她皮膚中的施暴者,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勢利的幼兒園、旁觀退讓施暴者的好友、冷漠瀆職的警員等,這一切都是子若陷於深淵的緣由,她的喪生是最後自我保護的形式。

文章標簽   蚯蚓